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关注自我理念指导下的俄语教学改革探究(2)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关注自我”理论及其运用 “关注自我”论源头可追溯至古希腊,当时它被视为一种行为准则。20世纪80年代,福柯梳理了该理论发展史后指出“关注

二、“关注自我”理论及其运用

“关注自我”论源头可追溯至古希腊,当时它被视为一种行为准则。20世纪80年代,福柯梳理了该理论发展史后指出“关注自我”“描述了一种工作、一种行为。它意味着关心、知识以及技术”[6]。它是福柯提出的“自我技术”论的核心内容,而“自我技术”是塑造伦理主体的模式。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被福柯定义为主体与自己的关系,“自我不是任何别的什么,它就是和自己的关系。自我是一种关系。自我不是一种实在,它不是什么结构化的、一开始就被给予的东西。它是和自己的一种关系”[7]。他把人与自身应该保持的关系视为伦理学,因为“和我们自己的关系是通过多种实践,多种技术等构成的,这些关系就是伦理的特征”[7]。所以自我关系“决定了个人应该如何把自己建构成自身行动的道德主体”[6]。而且“自我不应该被发现,而应该被构成,由真理的力量来构成”[8]。建构而成的自我离不开建构性技术,于是“关注自我”成为一种自由的实践活动,成为一种社会活动。就这样在主体求真的过程中“关注自我”由一个概念发展为一种实践,而实践对于主体而言是一种体验类型,参与体验主体的人际关系构建而成时就会转化成一种社会运动。总之,福柯从主体存在模式论证“关注自我”是一种自由的社会实践,在关注自我、治理和控制自我中体现责任,并建立自我与周围人的关系,因为“自我关注也意味着与他人的关系,……在自我关注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与他人的关系问题”[6]。

作为伦理主体的“自我”在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自我塑形以及重构自我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审察自我、调整自我、改变和融合自我的能力。这些都体现在实践方式、行事风格、经验模式等方面。关注自我其实是一种表达对自己、世界和世间一切事物态度的生存方式,是一种构建性的社会实践。身为伦理主体的“自我”在改变的同时也塑造了适应性生存方式。“关注自我”是一种“修身立德”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基于审查和反思的适时调整状态,这种状态督促自我实践,创造建构自我的条件,完成自我解释,创建实现愿望的条件。因此,“关注自我”理论更多运用于心理学与教育学领域。近10年,福柯的“关注自我”理论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2009年,俄罗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加·弗·伊万琴科(Г.В.Иванченко)出版专著《关注自我:历史与当代性》(Забота о себе.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论述了当代社会重提“关注自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5—2017年俄罗斯连续举办“关注自我”国际教育研讨会,甚至把“关注自我”理论由教育学上升为人类学。若想“在变化无常的时代中生活,需要不断‘关注自我’,探寻自己的独特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之本体和存在方式的教育成为人类学,而组织教育的学科——教育学确实能够解决人类学问题,即人的自我构建问题”[9]。学者纳·列·米基坚卡(Н.Л.Микиденко)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论述,“关注自我”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是指“教育主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个人教育计划,建构教育路径的态度,个人职业规划能力和自我发展目标等”。同时,她也指出“终身教育被看作是关注自我的一部分。终身教育不仅是指常规学习,还包括非常规的自我教育,如阅读、旅游、自学等或者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践技能”。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关注自我”研究多是指个体职业规划,对于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与训练还有待深入。

三、“关注自我”理念在俄语教学中的实践

教育领域中能体现“关注自我”理念的是三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首先,作为认知主体的学习个体应该清楚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源头。当今社会最大特征是变化,为了适应变化,个体需要学习不断建构“自我”,将生活变成艺术。也就是怀海特所指的生活的艺术,即“指人的各种活动的最完美表现,它表现了充满生命力的个体在面对环境时的潜力。……每一个个体都体现一种生存的探险,生活的艺术便引导这种探险”[5]。学习型社会的个体学习动机是适应变化,并且促进变化,从而推动精神成长和职业发展。所以,当下重提“关注自我”是为了在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和重塑自我的过程中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追求身心合一的完整。教育制度中通过他人来构建自我很重要。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使命,因为“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3]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在“关注自我”理念指导下正确认识自己、关注自我成长、在反思自我和对话自我的过程中不断重塑自我,争做“五度者”,即品格有高度、思想有深度、待人有温度、格局有广度、执行有力度。唯有此,方可成为引路人。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并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而这需要学习主体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个体,且有责任把生活变成一种艺术。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1/0720/983.html

上一篇: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孔子学院教育发展探究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