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大学流行演唱通识教育教学研究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要: 基于大理大学流行演唱通识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从教育理念、师资建设、硬件投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旨在为高

摘要:基于大理大学流行演唱通识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从教育理念、师资建设、硬件投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旨在为高校流行音乐通识教育教学提出可行性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理大学;流行演唱;通识教育;反思

一、高校开设流行演唱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意义

(一)满足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心理需求:由于流行音乐的存在和发展以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为基础,自身具有通俗性、情感性、时代性的特点所以备受大学生们的青睐。在高校开设的流行音乐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流行音乐演唱是大学生们最容易实现的自我表达,因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需要演唱者具备较好的声音条件、掌握规范的乐理知识,在专业的教学指导下经过长时间的技能练习才可能达到入门的演唱水平。从笔者在大理大学开设多年流行演唱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情况来看,全校范围内的选课人数每次都超过了限选人数。

(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高校校园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它使用政治文化、科技文化、伦理文化、娱乐文化的手段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1]。高校音乐教师应该以大学生喜欢的流行演唱的方式寓教于乐,并通过音乐会、“国际日”文艺活动、歌曲演唱比赛等形式,把时代精神和人文思想融入到和谐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三)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发现很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不由自主的哼唱甚至高声演唱流行歌曲,可以看出他们需要通过演唱流行歌曲来表现和宣泄自己情感的舞台,正好流行演唱教学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在讲台和舞台上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大理大学流行演唱通识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师生对流行演唱看法的偏颇:虽然流行演唱属于一种综合了多种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而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而言,部分师生对流行演唱这一学科存在着偏颇的看法,他们认为流行演唱是“另类”,心目中的“另类”就是“次等”,内容浅薄,技术单调,比较起教育历史悠久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没有多少艺术价值,也不值得研究和学习。

(二)流行演唱教学师资的薄弱,由于我国流行音乐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综合类高校从事流行演唱教学的教师大部分的专业背景是美声或民族唱法教学,对于流行唱法仍处于少知甚至盲知的状态,不少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演唱方法教授学生,这样势必造成教学进度与当前流行音乐快速发展之间的实际脱节,长此以往会大大削弱大学生们对流行演唱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不足,与其他传统唱法相比,流行演唱需要与电声音响的配合。所以电声音响设备、舞台灯光等成为了进行教学的必备硬件设施。但由于一些院校还不了解流行演唱这个学科的特殊性及发展前景,也可能各高校存在对此学科的重视程度或资金方面的问题,造成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场地不规范的尴尬现状。以大理大学为例,目前具备开展流行演唱教学的设备只有艺术楼的一两间流行音乐工作室,而且场地较小,无法满足全校百余学生上课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在综合类高校里,由于受多年来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很多从事流行音乐教学的教师还习惯于通过一台钢琴,一张歌谱的教唱模式,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单向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当场的学习反映与反馈。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听觉与视觉高度整合的演唱艺术学科是难以适应的。

三、对大理大学流行演唱通识教育教学的思考

(一)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首先,应正视流行音乐在社会生活以及大学生群体内的影响力,同时重视流行演唱教学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既然流行演唱与其他传统唱法一样,也是一门歌唱艺术,我们也应该以对待美声和民族唱法一样的态度来学习和研究流行唱法。流行演唱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声乐教育观念[2],它符合大众音乐审美,顺应时代风尚的变化。相对严谨的传统唱法而言,流行唱法并不遵循某一特定的声乐标准,它更加注重凸显个人的音色特点。所以我们应根据审美旨趣的差异,树立起开放而变通的教育观念。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0901/418.html

上一篇:《当代教学实践指南》读书心得体会
下一篇:后疫情:当代大学生镜头中的社会表情 | 正午视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