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大学流行演唱通识教育教学研究(2)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提升“专业对口”的师资教学水平,大理大学艺术学院从事流行演唱教学的教师队伍中,许多都具有教授传统美声、民族唱法的专业背景,对于提高学生

(二)提升“专业对口”的师资教学水平,大理大学艺术学院从事流行演唱教学的教师队伍中,许多都具有教授传统美声、民族唱法的专业背景,对于提高学生基本歌唱技能方面确实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但流行演唱教学区别于传统唱法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即兴演唱的学习和对歌曲的再创新,这点对于科学严谨的传统唱法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流行演唱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流行演唱的范唱能力,还需要熟悉和掌握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把握当代流行音乐及唱法的走向和态势。只有通过进修、交流、培训、自学等途径实现教学与研究方向的角色转换。对于大理大学流行演唱专业办学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和课程安排的时候可以整合几个相关流行音乐专业教育的老师共同参与并分段式地进行教学。比如在发声训练、歌曲演唱、舞台表演、录音实践等环节由具备不同专业特长的老师进行教学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学习到不同授课教师教授的专业知识,而且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和师资的搭配。

(三)加强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由于流行演唱是一种综合了多种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它与舞台艺术关联密切。演唱者的声音需要音响设备的润色,表演的视觉效果需要舞台灯光的美化,所以对教学硬件设施及场地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笔者开设几年的流行演唱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室里,由于演唱话筒只能用讲课话筒代替,造成了教师的示范教学及学生的演唱实践等环节的实际困难。另外,把讲台当作舞台的无奈做法,也给师生们带来了演唱场地失真的缺憾。“巧妇难成无米之炊”,只有学校重视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及场地的建设,才能提供给教师专业规范的授课必备基础以及学生们进行实践练习的平台。

(四)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在综合类高校里,由于面向全校学生的流行演唱通识教育选修课与艺术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的培养目标不同,所以我们应注意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传统“一对一”的演唱教学模式虽然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很大的作用,但对学生当众表现心理素质的锻炼及合作意识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况且公选课程学生的上课规模不可能实现上小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和分组的教学模式进行演唱实践训练。在整个流行演唱通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增加互动环节。比如,可以通过独唱、组合唱、小合唱、表演唱等形式,让学生登台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演唱水平,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了怯场的心理问题,而且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再如,在同学间观摩完演唱实践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流行演唱的方法、流行音乐的发展等方面的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和交流流行演唱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流行音乐发展的多元性。

(五)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流行音乐演唱是特定音乐风格整体的组成部分,也是个体情感的表达。不论从欣赏还是演唱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会体会到它形式的丰富性、审美的包容性、演唱的多元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比如,在学生演唱经典的流行歌曲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对其翻唱或改编。翻唱培养的是学生对歌曲演唱的重新处理能力,改编是加强学生对歌曲的风格、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歌词的再创造能力[3]。在学生翻唱和改编流行歌曲的过程中,使他们深切体会到流行音乐多元变化的魅力和自身创作的无穷快乐。另外,授课教师应积极开展流行演唱通识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研究。如通过微课、慕课等载体教学方式,不仅使广大学生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够感受流行音乐的熏陶和学习其演唱方法,而且可以促进各高校音乐教师之间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的交流。

四、结语

流行演唱是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中信息量大、传播快、时效性和互动性强的一门学科。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现实的需要,结合切身实际教学,探讨和摸索出这一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新的音乐通识教育体系提供一种可能和范式。

[参考文献]

[1]钱丽,李新,李向玲等.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66.

[2]刘新庚,郝巍.流行音乐演唱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4.

[3]余政仪,王莉.对当下流行演唱教学模式的成因分析及改进建议[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3:129.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0901/418.html

上一篇:《当代教学实践指南》读书心得体会
下一篇:后疫情:当代大学生镜头中的社会表情 | 正午视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