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高职本科的基因与定位(3)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职本科,是在高职高专基础上升层、升级而来的,在高职本科发展基因上,要一以贯之地遵循类型发展的原则,理性把握类型的本质特征。即坚持上述七

高职本科,是在高职高专基础上升层、升级而来的,在高职本科发展基因上,要一以贯之地遵循类型发展的原则,理性把握类型的本质特征。即坚持上述七大特征原则不变,深入研究高职本科的办学规律,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无法替代的教育类型。虽然,2014年国务院的决定中明确:“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暂时还不具备研究生教育的能力,专业硕、博教育,仍应由转型成功的应用技术大学承担。

高职本科比专科相对高一级,“高”的方面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技能一个方面,还应体现在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理论;通识知识结构与体系;学习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动手能力;人品社交能力等各个方面。其中,技术技能这个核心职业能力,必须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工作岗位群的技术技能项目分析得来,要把专业技术技能岗位群的所有项目明确区分层次,列出高职本科、专科与中职三层职业教育的项目清单。

高职专科为什么要升本?不是中国本科毕业生人数不足,而是现有本科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

教育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才类型不对口。近几年,全国近700所普本高校,年毕业生平均450万人(本科生400万、硕士研究生50万),都是学术型人才,社会大量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二是转型遇阻。新设普本高校转型为高职本科,心理上认为学校要降格,招生要降品,收费要降低,教师要实践,实验改实训,教材要改版,目标要调整等。三是空出的本科技能人才培养市场,只有顺势而为,让高职专科学校来填补。四是普本教育本来就不是专业教育,它是为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基础教育”,“教育成功率”低、“淘汰率”高,在普本学校“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理下,硬生生让出技能人才需求市场。

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中国已经是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善、规模最大的世界第一工业国,可我们的工人队伍、现代社会劳动大军的主体是“农民工”,面对产业升级转型之际,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要求,劳动态度与品质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提高、提质、提效、提品。用以技能教学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充实工人队伍。可是,目前技能教育只有专科和中职两个层次,高职教育本科技能人才需求量大,许多高新技术需要技能硕士研究生才能胜任,航飞发动机、芯片制造、智能汽车、智慧城市建设等,甚至需要博士层级的技能人才。

社会分工方面的原因:国家级精英人才,负责创新研究与发明、高层管理;应用型研究人才,负责设计、制图、谋划与管控;应用与技能本科人才,负责施工程序设计、生产指挥与指导;技能专科人才,负责现场技术操作、控制和劳动组织;中职与熟练农民工,负责简单、单一的技术劳动岗位。理论上,生产一线基本上没有学术本科毕业生的劳动岗位,大量需要的是高、中、低三种技术技能人才。这里只是简要叙述未来就业人才需求模型,是从生产一线人才需求角度讲的,我们没有贬低普本教育和学术本科毕业生的意思,改革开放前40年,社会知识人群主体是学术本科生。

三、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生产一线”与“技能人才”的本质不变,但文化科学知识、技术技能与综合素质三个方面,要加上“高”的定语,即“技能三高人才”。简称为“一线技能三高”定位。其中的“技能三高”:

第一,从专业目录角度看:高职教育的专业目录,最初是由清华大学一位教授,根据本科专业目录,去除“哲学”、“中文”等无直接对口就业岗位的专业名而来的,本质上仍然是学科分类,经过多次修改形成现在的目录表。所以,存在“机电技术”、“建筑技术”、“生物技术”等,这种“顶天的大行业”技术专业名称。如果是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行业分类标准、或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或《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设置高职教育专业目录,更适用于经济社会的需要。

高职专业,实际是由社会各行业的“经专业”加“纬专业”所构成。任何企业的工作岗位,都能在行业分类与职业分类中找到自己的行业位置与职业名称,这样的专业类似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如会计、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营销等专业是任何行业都有的岗位,类似于地球仪上的纬线,经线(专业)和纬线(专业)构成高职教育的专业网状结构。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0709/356.html

上一篇:喜讯 | 中国首个正念教师专项基金启动
下一篇:教育与心理学院2020年招生简章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