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艺术院校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诗歌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与智慧,用最简约的文字演绎最深挚的情感,其文字的精美、音律的和谐、意境的生发都给人以精神上的认同与愉悦。有意味、有情感、有生命的诗歌教学,能够

诗歌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与智慧,用最简约的文字演绎最深挚的情感,其文字的精美、音律的和谐、意境的生发都给人以精神上的认同与愉悦。有意味、有情感、有生命的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涵养性情,提升人生境界。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高校传统文化教学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①。诗歌教学作为一种情感教育,一种审美教育,在艺术院校本科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相比较综合类院校的古诗词课程教学,艺术院校的学生感性思维更加活跃,对美有更加独到的见解;其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更加重视艺术专业的学习。因此,如何契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设高效的诗词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展开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吟诵经典,强化美感与记忆。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音乐传统的民族。《尚书·尧典》曾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②从《诗经》的採诗官采集民乐到唐朝的声诗,从宴乐宋词到元代的戏剧和小令,诗歌与音乐都是紧密联系的,给人以视听和精神层面的享受。刘勰曾说:“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③叶嘉莹说:“中国古典诗歌常有比较固定的韵律和节奏,不仅常与音乐相结合,而且中国旧传统最注重吟诵。”④通过吟诵,我们可以把握一首诗词的节奏、韵脚、平仄,进而深入意象、意境,做到熟读成诵,真正将诗歌烙印在学生心中。艺术院校的学生多才多艺,吟诵的学习更加契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韵文是有其内在节奏与形式美的。在《蜀道难》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如何吟诵,通过豪放恣肆的吟唱,感悟诗歌的魅力。诗的语音节奏以“顿”(或称“音步”“音组”)为基本单位。它们往往与诗的语义节奏和情感密相契合。在诵读过程中,要强调诗歌的节奏。在帮助学生分清音部以后,我又标注出“不”“得”“必”等入声字,告诉学生吟诵的规则为平长仄短,平高仄低,入声短处,依韵行腔,如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所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⑤学生了解基本的吟诵规律以后,在吟诵中就会调动思维,高度集中,提高记忆力。关于吟诵的调子,我选择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王伟勇教授抑扬顿挫的吟诵调。学生跟随我吟诵几遍之后,就基本能依调行腔了。由于音乐的借入,情感的淋漓诠释,平仄和节奏的把握,学生情绪高涨,很轻松地将诗歌熟记在心,并理解了诗人的情感。此时,再介绍李白的身世和写作背景,顺带将诗人的写作特色和浪漫主义巧妙地诠释,丰富了课堂。

在《牡丹亭·惊梦》中,我为学生展示了《皂罗袍》曲牌的唱腔,随后鉴赏戏曲的曲文,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们还通过分组展示的形式,排练了《牡丹亭》的话剧,更有学生展示昆曲表演,让课程有声有色。

事实证明,吟诵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记住大量传世经典,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中华素读经典创始人陈琴通过吟诵的方式,在小学六年中让学生记诵了超过十万字的经典。通过这些经典的积累和传递,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气质,塑造完美的人格,拉近古今之间的文化距离,让学生在诗词阆苑中漫步。

二、鼓励创作,拓展阅读,提高审美与写作能力。

写作能够发散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激发灵感,开拓创造力。古诗词看似短小难攻,其创作实则有矩可循。如果能激发并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写作,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间接鼓励学生课后大量记诵古典诗词,拥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怀。

首先,我让学生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理解作诗的规律。作诗最初要从最简单的五绝和七绝学起。我会让学生吟咏《声律启蒙》,形成语感,讲述仄起式、平起式,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等情况,讲述对仗与意象的使用。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还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写作兴趣浓厚。如下面这篇学完杜诗后的习作:

山青水秀鸟语羞,天高云淡风拂柔。

无边骇浪滔滔下,不尽黄河滚滚流。

万山沟壑连波起,无限喜乐在峰头。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0/1107/500.html

上一篇:“现当代作家作品十讲”小班研讨课教学模式研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评《文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