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回岩当校长,来看看他的教学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任勇,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福建省特级教师。曾在龙岩一中任教近20年,之后历任厦门双十中学副校长,厦门一中校长,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巡

任勇,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福建省特级教师。曾在龙岩一中任教近20年,之后历任厦门双十中学副校长,厦门一中校长,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巡视员,出版过百余部学术专著,发表过几千篇论文,举办过数百场专场讲座。

12月18日,在任勇应邀前往深圳举办专题讲座的前夕,记者前往龙岩紫金山实验学校采访了他。结合紫金山实验学校校长的新身份,任勇谈了自己教育教学、办学治校的独特理念。他的一言一谈,引人深思,令人受益。

“小教育,才能更好地做精、做美”

“这次与紫金山实验学校签约,也是想为龙岩教育做点事。”任勇说,紫金山实验学校有“五个好”,吸引他回到龙岩。那便是,山清水秀的好环境、教育先行的好社区、公办民助的好机制、志同道合的好班子和可以用到教育上的好人脉。“现在做的是社区小教育,但正因为小,才能更好地做精、做美”。

为了打造品牌学校,紫金山实验学校还专门建立了8000万元奖教奖学基金。任勇认为,这所公办民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既享有公办学校的发展空间,又有社会资本的助力,教学水平提升有了强力的助推器。所以,他说:“紫金山实验学校是我进一步实现教育理想的地方。”

“光芒,不止一面;登顶,各有路径”

那么,任勇的教育理想是什么呢?在采访中,我们窥得一斑。“全面发展,各造其极”是紫金山实验学校的校训。任勇拿来学校校徽说,“你看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无数个钻石的切面,中间还有几座山峰。钻石寓意:光芒,不止一面;山峰寓意:登顶,各有路径。”

于是,任勇在紫金山实验学校开展了“益智课程、灵性课堂”的实践研究。他让灯谜走进课堂、将大众眼中的玩具搬进课堂,还让学校购买了“九连环”“鲁班锁”等几十万元的各类益智教学器具;并建起了“科学实验室”,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安排3D打印、机器人、电脑编程和航模等科技创新的入门课程,供有兴趣的孩子接触、学习。

“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更要让孩子们会学”

在采访过程中,任勇不时拿出手机,让我们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教学器具。他拿出了一个排满硬币的木盘,还给我们看十几块积木组成的“数学玩具”。而这些,恰恰是任勇独特教学思想的体现。

任勇认为,紫金山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接下来还要创办高中部。因此,教育方面很多的构想可以放在九年甚至十二年的时间框架来实施。如果是一所纯高中学校,因为挥之不去的高考压力,连建立一个乐队都很困难。但在紫金山实验学校,他们现在就从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四点钟课堂”做起,可以用较长的时间分阶段来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智慧。“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更要让孩子们会学”。

“灵光过处,春暖花开,冰河解冻”

任勇说,做一名老师,要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善于思考和创新。“课程是辆车,教师便是司机,我们要灵性教学,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只要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就简单了。我们要让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灵光过处,春暖花开,冰河解冻。”

而且他还鼓励老师们创造出新的益智教具和灵性教学方式。他说:“益智课程需要灵性实施,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各造其极。以后我们还打算将棋牌等游戏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来,这些都需要老师们的不断创新。我相信,只要我们上路了,就不怕遥远,总能走到诗和远方。”

“想打造一门‘山的世界’综合课程”

在厦门一中担任校长时,任勇做过“海的世界”综合课程的探索。回到闽西,来到紫金山,他又想做“山的世界”。

任勇解释道:“我们龙岩是山区,如何让孩子们身处大山,了解大山?可以通过多学科老师介入,打造一门‘山的世界’的综合课程。你看,山上有美景如画,有故事传说,有许许多多动物、植物,我们可以带学生登山、辨认动植物,画山水、写美文等等。除了眼前的山,全国、全世界还有很多山,历史上更留下了无数关于山的诗词文章。各科老师都可以根据所教的学科来设置课程,既让学生学到学科知识,又有素养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大山的精神。”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1102/494.html

上一篇:向未来发出邀约,“2020跨媒体艺术节”即将亮相
下一篇:2020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多篇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