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当代散文|我用努力报师恩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扬子 一个春天的深夜,虽然停暖了,但感觉并不太凉。 练了一个晚上的隶书,写了两页的描红纸,仍然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看了看手机,夜,已经深了。 便停下来,看了看手

文/扬子

一个春天的深夜,虽然停暖了,但感觉并不太凉。

练了一个晚上的隶书,写了两页的描红纸,仍然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看了看手机,夜,已经深了。

便停下来,看了看手机朋友圈,自己也拍了一下,发了一次朋友圈,写道:“我用努力报师恩,夜深了,依然乐此不彼。”

不一会儿,朋友圈里的文友,画友,书友积极回应,看着这美好的一切,我陷入了回忆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我高中毕业了,在舅舅和另一个亲戚地辛苦奔波中,我进入了镇重点高中复读。这复读的日子,持续了两年。最后,由于赶上了学校分流的事情,我离开了学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那是一个只有六十来户人家的一个台式山村,高高的平台,一面靠山,三面有蜿蜒小路与邻村相通,和谐相处。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片升平景象。

九十年代的第二个年头,深秋的一天,天微微有些冷。村民们晨起五更,宿至半夜,辛辛苦苦地用原始的小闸刀,把圆圆的红红的山楂,切割成薄薄的山楂片。

此时的我离开学校,回到温暖的家,也没有几天。

突然,平地一声炸雷,平和的小山村,响起了警笛声声,小村出现了杀人案。

跟随着警车方向,村民们自发地到了一户人家门前,这个不用招呼,六十来户的村子,一声警笛,全村皆知。

那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场面,死者的胳膊僵硬地扭曲在后背,法医坦然地,熟练地,剃去了死者头上的黑黑的发,赫然几排窟窿,已经发黑,没有了血迹。村民们惊诧的嘴巴咧到了耳朵,然后是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自建村以来,这是开天辟地第一次。

家里人坚决反对我去现场看,但几步之遥,焉能阻挡。白天并没有感到害怕,晚上院子里的灯光亮起,我便尖叫声不断,更不敢入睡。

一连几天如此,家人便担心起来,无奈之下,同意我和村里其他女孩一块,外地打工去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命案,一次不得不异地打工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俗话说:“人的命,天注定。”也许每个人从生成的那一刻,命运就成了定局。

我离开家乡不久,当时送我去复习的那位亲戚,时任教育组长,在赶集的时候,碰到了我的家人,说“抓紧把三妹找回来,正在招聘老师,她高中毕业,合乎条件,我已经推荐她了。”

家人听了,很是着急,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根本没有现在的条件,村里根本没有手机,又怎么能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再说我们去的工地,随时变动,根本联系不到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高中生不多,在我们十六个自然村,那一级仅仅考上两个女高中生,我便是其中之一,比现在的大学生都稀缺。

担任教育组长的亲戚,并不灰心,亲自来找父亲谈心,意思是不要耽误了我的前程,一定想办法联系到我。

第三次让我干老师的时候,我早已经离开家乡,异地结婚生子了。

现在回首往事,高中时的同学,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成绩斐然,挺好的,就这样我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擦肩而过了。

干教育组长的亲戚,学识很高,和我家是老亲,走动多年。由于家庭成份高,受到了牵连,在我几岁的记忆中,他的父亲戴着高高的白纸糊成的帽子,跪在高高的台子上,被批斗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不然的话,我这位亲戚发展地会更好。

我们家也是大家,听父辈讲过,私塾里的藏书,毁之一炬之时,唯一流传下来的一本《康熙字典》,被教育组长借用,之后,虽然追要了好几次,也没有结果,最后,不了了之。

日子如白驹过隙,时间总是匆匆而过,转眼我步入了中年。

忽一日,老父亲无疾而终,这让在家中排行最小的我,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地打击,但回天无术,终日以泪洗面,深陷失去至亲的痛苦之中。这种痛无处诉说,万般无奈,拿起了手中的笔,把这种无奈的撕心裂肺的痛,诉诸笔端。

一篇篇思念的文章,从内心生疼地迸发而出,以此来缓解失去父亲的痛。

随着时间地流逝,随着一篇篇文章地发表,慢慢地疼痛的伤口在愈合。

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我一篇篇小说和散文中。

父亲提着散发出橘黄色灯光的“保险灯”。出现在高高的台子的背阴处的小路上,那“之”字形的土路,隐藏在还没融化的冰渣渣中,父亲小心翼翼,一步一挪地,行走在夜的昏暗灯光里,是为了接晚自习后的我。站在一里之外的教室门口,远远地就能眺望到那灯光,跳跃着,许久许久在那弯弯曲曲的土路上转来转去,那是我上初中的情景。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1/0413/726.html

上一篇:低调的数学大师,当代几何巨擘——格罗莫夫
下一篇:中学设置情绪发泄室:被约束的当代青年,该如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