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核心素养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分析(2)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目标实现措施 (一)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思维及方法。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要重视四大体系的建成,首先,人地协调观

二、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目标实现措施

(一)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思维及方法。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要重视四大体系的建成,首先,人地协调观这一块,人地协调观就是指的对人和地理环境关系研究的学科,在这一板块中,教师要将重心放在地理知识的开发和延伸上,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进行调整,可以和谐相处。其次,是区域认知性和综合思维这两方面,这两个方面其实就是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地方,而这两个特征也是地理学科久存的。区域性就是代表的两个地区之间有着差异,而综合性则反复强调了地理的整体性。另外,实践能力是指的地理教学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地理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地理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制造实践机会,这是验证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在考察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地中,而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比如,教师组织学生一同前往学校周围的观光农业区,让学生进入实地调查农业区的变化条件,一般来说,农业区的变化条件包含了市场、交通、技术等。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进去,对农业区的变化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将变化可能造成的后果写下来,并做到举一反一。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到了相关的地理知识,还懂得了如何对实地进行调研,在将来的就业上也有一定的帮助。(二)重视问题式教学。在我国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脱离实践的,问题式教学旨在把课堂内容糅合在一起,并从中发现问题,该教学模式可以分成四个步骤,先整合知识,再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将课本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整合起来,再给学生制造足够的时间使其自己思索,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共同完成。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在问题得到认可之后,再让学生从中寻找答案,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地理是来源于生活的,也是服务于生活的,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地理现象,在条件不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实时图片或视频给学生看,当学生进入解决问题这一阶段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渐渐得到了升华。比如,教师将“德国某矿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当学生在综合学习了矿产资源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德国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矿产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最终为该问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德国矿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问题上,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知识基础认识有多少,对于学生对于该问题可能存在的疑惑要做好准备。其次,教师要设计一个问题链条,站在自然地理的角度上对德国的地理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大致的阐述。比如,德国某矿区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今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将来发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等。这些问题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细分化,而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遥远的事物有所了解,并且,这一过程是全班一起参与进来的,有着较强的覆盖性。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防止一个学生只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只会导致事倍功半。(三)在教学中应用进现代信息技术。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也带来了很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地理教学,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正确且适宜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既不能过度地使用也不能不使用,3S技术和谷歌地球等技术的出现,的确给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有的教师使用不恰当,导致过度使用,而将传统的地球仪和挂图遗忘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球仪、板图、标本等都是经常用到的教学工具,在今日,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效率教学手段之后,也不能忘本,没有一件事物是十全十美的,信息技术有优势也有劣势,如果教师在使用的时候没有掌握好方法和尺度,就会导致物极必反的负面结果。在教学时,不能过度崇拜高新科技,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将传统教学工具和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互补,提升我国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0716/363.html

上一篇:教育与心理学院2020年招生简章
下一篇:天津大学建筑学国际夏令营暨2021级推免预选拔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