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董仲舒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董仲舒生平教育经历 董仲舒自少年时期,就怀揣着政治抱负的梦想,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儒学典籍,并因精通《春秋》一书,被任命为“博士”。因通经致用、德才兼备、学识渊博

一、董仲舒生平教育经历 董仲舒自少年时期,就怀揣着政治抱负的梦想,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儒学典籍,并因精通《春秋》一书,被任命为“博士”。因通经致用、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可,董仲舒开始广收门徒,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也。到了中年时期,董仲舒走向仕途,因博览群集、通晓古今进而参加国家政事讨论,帮助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进行“改制”,并推行教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维护统治者的中央集权。即便董仲舒在朝为官,也不忘收徒讲学,连当时的太子都在学习他的《公羊春秋》,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到晚年虽然致仕居家,仍致力于传道和国家大事。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才学兼备,在场为官。 二、董仲舒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人性教育的思想。董仲舒认为,孟子的行善和荀子的性恶都不对,他结合阴阳理论对人性进行分析,人的善恶和天的阴阳一样有区别。性和善相互联系、相互包换,善和恶都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按照教育的可能性他把人分为“性三品”,为“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人性论主张提供重要依据”。[1]董仲舒重视人性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看到了教育关系着国家发展。董仲舒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注重语言的艺术,言传是最重要的传授方式,在传授的过程中,要知道“其言当务”,把道理和正确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并告诫“於乎,为人师者,可无慎邪”。 (二)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无论孔子还是孟子都非常注重道德在教育中的地位,董仲舒结合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把仁、义、礼、智和信放在一起,形成“五常”。董仲舒认为在道德教育中,应该宽以待人严以律已,德育要与智育相结合,道德需要培养和修养,行善除恶。在教育工作中应纳入道德教育,要“教以明理,励其志、安其性”等。董仲舒认为为人师表,要重视自己的尊严,如果自己的做法不符合道义,却能让别人遵守,那么也不算真正的“义”。董仲舒认为,在传道授业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斟酌传授课业的多少,不可以极端,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伤害。 (三)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思想。董仲舒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视“德行”的培养,从儒学思想出发,主张把“六经”最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内容。董仲舒认为传道者在传道过程中,应注重三方面的方法:一是专心致志。董仲舒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想要达成目标,就要精力集中。二是勤勉努力。董仲舒认为无论治学还是修德,都要刻苦努力,只有勤勉努力才能“闻见博而知益明”。三是刻苦钻研。董仲舒认为只有专心致志的深入研究,才能得博达明,在思维上,他认为只有在一端多加联系或连接,见到缝隙多加贯通的方法,可以作为逻辑思维的方式。 三、董仲舒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在教育中,应贯测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念。董仲舒认为人分为三品,要按照不同的人性进行不同的对待。由于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个体差异日益突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状态,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因材施教。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也要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德育”的教育理念。董仲舒认为人应该以孝、忠、义为标准,作为当时的道德准则。十九大精神明确指出,教师要塑造完美人格,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机制,优化育人环境,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示范,自觉遵守学生在学校、社会应遵守的社会道德。 (三)教师自我价值的回归。董仲舒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方法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不断冲突,教师承担角色过多,科研任务较重。使教师在纷杂的社会中,难以坚持自我,在教师不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之外,应回归本源,教师应该专心致志、勤勉努力、刻苦钻研。这样就能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认真努力的完成自身的教育事业,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1]张在军,李建龙.中外教育家名录的教育智慧(修订本)[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4. 一、董仲舒生平教育经历董仲舒自少年时期,就怀揣着政治抱负的梦想,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儒学典籍,并因精通《春秋》一书,被任命为“博士”。因通经致用、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可,董仲舒开始广收门徒,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也。到了中年时期,董仲舒走向仕途,因博览群集、通晓古今进而参加国家政事讨论,帮助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进行“改制”,并推行教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维护统治者的中央集权。即便董仲舒在朝为官,也不忘收徒讲学,连当时的太子都在学习他的《公羊春秋》,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到晚年虽然致仕居家,仍致力于传道和国家大事。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才学兼备,在场为官。二、董仲舒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关于人性教育的思想。董仲舒认为,孟子的行善和荀子的性恶都不对,他结合阴阳理论对人性进行分析,人的善恶和天的阴阳一样有区别。性和善相互联系、相互包换,善和恶都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按照教育的可能性他把人分为“性三品”,为“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人性论主张提供重要依据”。[1]董仲舒重视人性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看到了教育关系着国家发展。董仲舒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注重语言的艺术,言传是最重要的传授方式,在传授的过程中,要知道“其言当务”,把道理和正确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并告诫“於乎,为人师者,可无慎邪”。(二)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无论孔子还是孟子都非常注重道德在教育中的地位,董仲舒结合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把仁、义、礼、智和信放在一起,形成“五常”。董仲舒认为在道德教育中,应该宽以待人严以律已,德育要与智育相结合,道德需要培养和修养,行善除恶。在教育工作中应纳入道德教育,要“教以明理,励其志、安其性”等。董仲舒认为为人师表,要重视自己的尊严,如果自己的做法不符合道义,却能让别人遵守,那么也不算真正的“义”。董仲舒认为,在传道授业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斟酌传授课业的多少,不可以极端,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伤害。(三)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思想。董仲舒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视“德行”的培养,从儒学思想出发,主张把“六经”最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内容。董仲舒认为传道者在传道过程中,应注重三方面的方法:一是专心致志。董仲舒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想要达成目标,就要精力集中。二是勤勉努力。董仲舒认为无论治学还是修德,都要刻苦努力,只有勤勉努力才能“闻见博而知益明”。三是刻苦钻研。董仲舒认为只有专心致志的深入研究,才能得博达明,在思维上,他认为只有在一端多加联系或连接,见到缝隙多加贯通的方法,可以作为逻辑思维的方式。三、董仲舒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一)在教育中,应贯测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念。董仲舒认为人分为三品,要按照不同的人性进行不同的对待。由于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个体差异日益突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状态,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因材施教。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也要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德育”的教育理念。董仲舒认为人应该以孝、忠、义为标准,作为当时的道德准则。十九大精神明确指出,教师要塑造完美人格,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机制,优化育人环境,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示范,自觉遵守学生在学校、社会应遵守的社会道德。(三)教师自我价值的回归。董仲舒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方法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不断冲突,教师承担角色过多,科研任务较重。使教师在纷杂的社会中,难以坚持自我,在教师不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之外,应回归本源,教师应该专心致志、勤勉努力、刻苦钻研。这样就能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认真努力的完成自身的教育事业,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参考文献:[1]张在军,李建龙.中外教育家名录的教育智慧(修订本)[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4.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0/0529/335.html

上一篇:浅析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
下一篇:信息化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