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2)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探究和创造的能力。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就是要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基础,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问题情境,发现自身学习的潜力进而在教师教学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增强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学习时也曾明确表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点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借助问题情境的构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带动学习质量的提升。在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式的提问和进入角色提问的方式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活动。首先来说,在追问式的提问中要结合历史背景,多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在学生已经了解商鞅是在秦国变法的史实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商鞅要只身前往秦国去变法呢?当时的那个时代有许多不同的国家,加上商鞅自身又是卫国人,为什么不选择自己的国家或者其他国家,偏偏选择秦国?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们纷纷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后在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教学的合作下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追问式的提问方式能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快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核心,并在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研究历史背后故事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和兴趣的提升。其次,进入角色的提问方式主要是在学习具体的历史事件时让学生置身历史事件中去,结合自己的感受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例如,在学习“秦朝的统一”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假想一下:“如果你是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会有怎样的心情?你会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去巩固自己的江山?”将学生置于具体的角色中去,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感受,在主动的思考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情景,升华教学质量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情绪高涨的学习环境。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而言,不能单一地照本宣科地进行讲授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教学资源中的丰富元素,带领学生发掘历史知识背后的内容,借助丰富的情感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学,将历史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背后故事真实、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部分相关的知识内容时,为了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注意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穿插影视作品《甲午风云》的片段,在观看到黄海海战这一悲烈的历史片段时,学生的心情也随着波动,都不由自主地被民族英雄邓世昌身上那种大无畏的气概所震撼。影视片段为学生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效果,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层面,有了这种真实而具体的学习资源导入,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中去,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体验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意识,升华课程学习质量。除此之外,在历史情境教学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辅助教学过程,例如一些具有民族风的音乐作品,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营造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为历史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学生基础。

(三)借助情景演绎,提升学习质量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历史知识背后都蕴藏着相关的情景故事,在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觉历史知识背后的故事,并将其以历史短剧的形式进行呈现,组织学生在积极地参与和体验中升入历史本质,提升学习体验和质量。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时更好地深入历史问题中去,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这部分知识时关于孝文帝为何不顾大臣以及自己儿子的反对一意要迁都洛阳的原因,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在学习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段历史改编成一个历史短剧的形式进行演绎,通过深入的查阅资料和历史背景,学生在扮演演绎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不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地体会孝文帝迁都的决心以及北魏迁都的紧迫性。通过学生的演绎再现情境,在台词对话和碰撞中学生都可以更加清晰地体会到课本中“孝文帝为实施改革计划,决议迁都到中原洛阳”这句话的意义,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程度。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1/0611/896.html

上一篇:我的教学研究创作与文化工作
下一篇: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初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