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当代教育背景下民间音乐传承的新思路(2)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活态传承”的民间音乐传承方式要想得到落实就要有关部门能够针对“活态传承”的传授者给予荣誉以及支持,鼓励他们在这条路上能够前进下去。其次

“活态传承”的民间音乐传承方式要想得到落实就要有关部门能够针对“活态传承”的传授者给予荣誉以及支持,鼓励他们在这条路上能够前进下去。其次,要想民间音乐能够做到“活态传承”就要将民间音乐的生存环境变成“一池活水”,体现出活态传承的原则,让民间音乐在文化生态保护的大环境中得到有效的传承。第三,是对民间音乐进行生产性保护。民间音乐的生产性保护就是指在符合保护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产使他们更好的传承。此外,这种做法还能使民间音乐在商品市场的大环境下生存,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回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使民间音乐的文化形式在大众中扎根发展,并且建立良性循环,实现活态传承。

3.2 中国民间音乐传承的新途径——将民间音乐引入课堂

将民间音乐带入课堂不仅能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还能激发潜在的民族音乐爱好者加入到民族音乐的学习继承中去,培养更多的民族音乐的传承者,振兴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创新课堂设计,将传统音乐文化形式融入课堂,带动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

民间音乐进课堂首先要组织教师进行一定的学习,尤其是高校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进行创新课堂设计的相关组织培训及研讨,在课程设计中引入游戏的环节。例如,通过民歌接力赛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对民间音乐的学习热情。其次,在信息时代,民间音乐进课堂的传播方式也可以进行多种有效创新。例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映多地不同文化的民间音乐,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可以自由的从多种不同的民间音乐形式中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民间音乐形式进行学习。最后,可以通过当期教学领域推崇的“翻转课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辅助者。鼓励学生们进行不同民间音乐的学习,在课堂中教授班级其他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3 在音乐创作中融入民间音乐素材

在音乐中体现民族性,鼓励我国的音乐创作者提高文化素养,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融入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使二者在碰撞中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新的音乐形式,不仅有利于音乐形式的创新发展还能够使人们在聆听音乐时体会到浓厚的地域民族风情。

将音乐创作融入民间音乐素材就是要鼓励当今的音乐创作人去发掘、利用、创新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将其融入一定的现代流行元素,变成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歌曲。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民歌创作大赛,赛前做好前期营销推广,尽量提高比赛的知晓度,并为比赛胜利者设置丰厚的奖励以便吸引更多优秀的有才华的音乐创作新人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比赛的方式激励更多的年轻、新生代的音乐创作人去发掘、利用、创新民间音乐形式,将传统的音乐形式融入音乐创作中去,不断提高民间音乐的传承力度。

1 当代教育的特点

1.1 全民化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国家、社会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强调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尤其是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招,加快了教育全民化发展理念的落实与实施。

1.2 现代化教育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的提高逐渐演变而来。主要经历了由农业——工业——信息化三个社会现代化教育发展阶段,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设备、互联网、大数据开始走进教育课堂,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教育领域,促使人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使得教育方式和教育制度更加灵活多样,为教育领域的变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1.3 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基于互联网发展演变而来,它打破了传统固定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学习人群的教学方式,开始了全民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微课”、“翻转课堂”、“视频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方式开始在教育领域兴起,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的兴起开始打破传统地域间教育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现象,促使师生间教育角色的转变,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教育开始打破时空距离的限制,增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交流。

2 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0/0819/408.html

上一篇:从格式塔“完型”心理学看周代乐舞教育——对
下一篇: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