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当代动画》丨媒介融合视域下动画人才培养的(2)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新文科建设下推进学科融合 “新文科”概念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首次提出,主要宗旨为打破传统文科界限,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将前沿技术理念


(二)新文科建设下推进学科融合


“新文科”概念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首次提出,主要宗旨为打破传统文科界限,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将前沿技术理念融入传统文科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能力。2018年12月20日,我国教育部经济和管理类教指委主任委员联席会议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聚焦“新时代·新文科·新经管”,对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拔尖经管人才培养进行了部署,艺术人才培养便是新文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动画人才培养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一个分支,具备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规律,即在教学目标上引导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与对物象、形象的感知力、再创造力,进而将对某一命题的感性理解转化为完整的、能够引人共情的艺术形象。但动画作为一门高度假定性的艺术门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相应更具备独特的个性,即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力、感知力、共情力、创造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动画设计思维,更加强调技术革新与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接触多元媒介及视听表现形态的过程中,积极开拓思维,思考媒介融合视域下如何发挥动画的艺术魅力,将其视听体验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以及动画创作在技术手段、艺术语言、叙事方式、传播方法等方面是否存在“未知的可能”,探索动画与不同艺术门类互通相融的途径。

?

实现这一目标,学科融合是重中之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在消化本学科基础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整合学科资源,形成群体优势,突破动画的学科局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动画学科与其他专业知识(如美学、哲学、电影学、社会学、传播学、符号学等)及前沿技术科研成果(如8K显示、5G传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的交叉学习,以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之上更大程度地扩展视野,寻找研究与实践的新思路、新维度、新方法,进而引导其逐步适应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万联网等技术创新下的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在综合素质层面增强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同动画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与匹配度。


(三)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文化自信


毛泽东于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而当前的动画产业充斥着诸如“唯票房论”“题材重复”“风格趋同”等问题,导致我们的原创动画充斥着所谓“票房赢家”的“高仿品”,过度追求视听体验的华丽而缺乏具有文化标出性的“中国审美”,优于量产却乏于精品,难以在本土观众中获得高度认同感,更无望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在动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跳出已有的审美及创作模式,积极挖掘优秀的本土绘画、雕刻、戏曲、音乐、文学元素,探寻文化元素背后的价值观念同当代人社会心理需求之间的契合之处,将其灵活运用于动画创作之中,让传统的、民族的艺术元素在动画这一艺术形态下实现再生,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融入动画创作的策划、取材与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真枪实战的创作过程里,形成对国家、对民族、对时代的感性思考,创作出真正富于文化内涵、饱含家国情怀的作品。

?

媒介融合视域下,动画创作与新兴视听技术与传播媒介相互碰撞、融合,在技术手段与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日新月异之态,动画专业的学科建设方案与人才培养方针的制定同样伴随着经济、技术以及时代的发展实现着多元化、细分化、差异化的转变。设有动画专业的高等院校作为动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新冠疫情全球范围爆发的当下,我们更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网络教学的时空与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层面自行查漏补缺,广泛涉猎更为多元的理论知识,寻找学科之间的关联,丰富思考的维度与空间;在实践层面积极挖掘民族性、时代性的本土文化元素,并将其活用于自身的创作实践之中,实现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的统一,培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观念,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教育发展路径,切实为我国文化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1/0519/863.html

上一篇:中国当代美术爱好者——王羊、吴超华、付艳波
下一篇:“河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