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幼儿园应如何开展幼小衔接?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中教投研(ID:zhongjiaotouyan),作者:郑建梅 幼小街接主要是指将幼儿阶段教育及小学阶段教育有效衔接在一一起,根据学前幼儿不同的身心成长表现解决衔接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中教投研(ID:zhongjiaotouyan),作者:郑建梅

幼小街接主要是指将幼儿阶段教育及小学阶段教育有效衔接在一一起,根据学前幼儿不同的身心成长表现解决衔接教育问题,旨在引领幼儿持续成长,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需与社区紧密合作,积极与家庭互动,在与小学进行教育衔接时充分运用现有育人资源,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质条件,继而解决幼儿成长教育问题。为推动育儿活动稳健发展,探析学校开展幼小衔接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校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一)营造小学的学习氛围

幼儿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及身体各方面协调配合的能力,而小学阶段主要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都会发生较大改变,以学习各门知识为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前教育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的情况,从营造小学的学习氛围开始,教师可以依据大班幼儿的具体状况,给幼儿描绘小学生活,校园和班级的有趣事件,潜移默化地向幼儿输入学习意识,让幼儿形成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憧憬,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让幼儿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并在书包里放上常用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学习用具,然后指导幼儿学习怎样整理书包,文具和书本应怎样合理地放人书包。

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布置不同的小任务,让幼儿形成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此外,小学阶段--堂课通常需要40分钟,幼儿园的课堂时间较短,为了提前让幼儿适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逐步延长课堂时间,最终让幼儿适应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同时,幼儿园课堂的主要形式是在游戏的基础上开发各种教学活动,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渐渐压缩游戏的时间,适当延长讲解知识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每天需要完成--定的家庭作业,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些简单的作业,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

(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会给予幼儿极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幼儿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实践空间扩展,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为此,教师需通过学前教育提升幼儿的注意力、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使幼儿可以适应小学的学习及生活。例如,教师可在提问时适当延长幼儿的思考时间,引导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调整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等课程比率,为幼儿动手实践、阅读探究提供条件,通过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育人体系

以往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呈割裂状态,幼儿教师对小学教育环境知之甚少,无法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及生活技能,导致部分幼儿在升学后出现厌学、自卑、逃避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小学教师开展育人工作。基于此,教师需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完善育人体系。将学前教育视为幼儿阶段性成长的台阶,通过教育使幼儿对小学有一定的了解,助其成功过渡为小学生。

(四)科学配置育人资源

学前教育有别于中班、小班教育形式,幼儿的作息逐渐向小学生作息时间靠拢,应逐渐减少并取消午睡时间,下午不再加餐,同时调整教育内容,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旨在实现幼小街接的教育目标。以绘本阅读为例,小班、中班幼儿所读绘本几乎没有文字,通常以图片为主,学前班幼儿则需接触含有拼音、生字、英文的绘本,绘本篇幅增长。教师需引领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使幼儿通过阅读累积知识,继而通过科学配置育人资源,提高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学校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难点

(一)在学习生活上存在教育难点

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出“生活即教育”,要求教师从生活切入展开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并根据生活环境理解所学内容。然而,部分学前教育教师存在幼小衔接脱离幼儿生活的问题,在讲解衔接性教育内容时过于生硬、机械化,影响幼小衔接教育成效。

(二)在人际关系.上存在教育难点

幼儿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和幼儿一同做游戏,在幼儿发生矛盾时及时予以解决,导致幼儿对教师较为依赖。小学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率相对较低,一且幼儿教师在学前育人进程中,忽视了对幼儿人际关系的正确指导,将使幼儿丧失“社会性\",无法融入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容易导致幼儿产生,逆反、自卑、自闭心理等问题,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1015/477.html

上一篇:立德树人|浅议“行走活动”对初中生心理建设的
下一篇:鲁迅文学院:与中国当代文学共成长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