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独家 | 当代教育名家朱正威:立足中国紧跟时代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共1947字,阅读约需3分钟 包春莹,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资深编辑、编审,长期跟随生物学科教育家朱正威教授从事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朱正威,中学生物学特级教

本文共1947字,阅读约需3分钟

包春莹,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资深编辑、编审,长期跟随生物学科教育家朱正威教授从事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朱正威,中学生物学特级教师,中国首届“当代教育名家”,被誉为中学生物学教育的一面旗帜。193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5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工作,1992年起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18年5月5日离世,享年84岁。

在中学生物学教育界,有这么一位大师,他就是我国当代教育名家,已故著名生物学教育家朱正威先生。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行走在中学生物教育之路上,留下了探索者成功的足迹。他从自己的人生体会和职业生涯出发,道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说:“袁隆平的科学论文写在大地上,教师最重要的论文应写在课堂上,写在学生心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包春莹讲述她的恩师朱正威。

朱正威先生在学生时代就有认真记笔记的习惯。他给我们留下了三本、几百页厚的珍贵笔记手稿,这些资料我是在先生去世以后才看到的。朱先生的笔记很讲究,图文并茂,犹如手工教科书。一些笔记是他在学习期间使用的考试复习资料,另一些是他的实验绘图作业。他的绘图堪称完美——小到毛发的局部、肌肉的纹理,大到动物的整体外形都绘制得栩栩如生。这种严谨细致的品质,在他的工作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先生图文并茂的笔记

与时俱进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不脱离一线教学,向现实学习。即使在先生当校长的十年间,也从来没有脱离过一线教学。他从一线退下来以后也是随时到全国各地的中学课堂上去听课,与一线教师、教研员交流,在听课过程中,他总能够敏锐地发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他还从课堂中发现问题来反思我们的教材编写。

其次,先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他认为教育的改革既要汲取全球教育的长处,又要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传统,走自己的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比如古诗词、谚语、诗歌等。先生能够把他自己的文学修养充分地运用到生物教材编写中去。比如他写的:

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

不,是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

万千信息在此传输交汇:

调节着机体的稳态,

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首诗生动地概括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与教材配图相得益彰。正是朱先生的这一创意,开创了我国高中生物学教科书首页图配诗的先河。比如他用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来讲述种子的萌发,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讲述青蛙的繁殖季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此外,他还为初中生物教材设计了“生物学与文学”的栏目。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他们也许忘掉了一个个生物学术语,但留下来的这些就是涵养他们精神的食粮。

最后,我想说,朱先生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固然与他深厚的专业功底、涉猎广泛、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而更为关键的是,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教育事业无限的忠诚与热爱,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以学生为主体,反映了先生的教育观、人才观,这是他几十年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无形中指导着他的工作实践,使他能够从学生出发,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编写教材如此,对学生如此,对后辈的关照也是如此,朱先生留给我的满是感动。

他每次给我的手稿都是用几百页的稿纸,写得整整齐齐,凡是需要着重体现的地方,他都用红笔画上下划线,而且交给我的时候总说:“ 有不通的地方你尽管改。”每次他改我的稿子,都会要我详细地讲解我的想法,然后他再下笔改。他每次改完以后都会对我说:“我改得不见得对,你再琢磨琢磨,改错的地方你多多包涵,你再改回来。”

生活中的先生更是温暖可敬的人。2015 年我在美国学习,中秋节那天收到了朱先生发给我的短信,写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故国中秋,思念故人。祝在美国一切顺利,中秋节快乐!——北京老朱”这条短信我至今还留着,这就是我认识的朱先生。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0901/420.html

上一篇:后疫情:当代大学生镜头中的社会表情 | 正午视
下一篇: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东北师大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