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书自香我何须花”:读朱永新《书香,也醉人(2)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诚哉斯言!由此他也成为在新闻媒体上,在小教室和大会堂的演讲台上,在议政参政的社会平台上,为重视阅读而最大嗓门发声的社会名流第一人。 那么

诚哉斯言!由此他也成为在新闻媒体上,在小教室和大会堂的演讲台上,在议政参政的社会平台上,为重视阅读而最大嗓门发声的社会名流第一人。

那么,作者自己是如何养成了如此深厚的阅读情意,如何锻造了如此精湛的阅读社会学见解,并终于担当起“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角色的呢?

作者在收入本书的《我的阅读史》一文中说,尽管在苏北一个村镇的家中几乎没有什么藏书,但因为在上小学后认识的汉字多了起来,就产生了强烈的看书欲,并很快就在“文革”那段“书荒岁月”里迷上了读书,尽管能够找到的,大都是一些“没有封皮”甚至“没有结尾的”残缺本长篇小说,如《青春万岁》、《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且因书源难得,养成了一目十行的速读本领和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

正是这一层初步的阅读奠基,让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考入江苏师范学院(后改称为“苏州大学”)政治历史系后,如鱼入海,逐渐进入博览群书、旁收杂取的好学求知状态,度过了一段珍贵的“精神充盈的岁月”。他体会到,中外名人传记的阅读对于启迪抱负、追求理想有着非同寻常读物的励志作用:

林肯、拿破仑、罗斯福、居里夫人、马克思、海伦·凯勒……从每一个人物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成为我们为自己充电的必修课。后来,我又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传。给我影响特别大的一本人物传记,是日本医学改革家德田虎雄的自传《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这是上海人民出版社“青年译丛”的一种,讲的是德田虎雄怎样从一个日本农村的普通孩子,成长为优秀的医学改革家的故事。这本书告诉同是农村普通孩子的我,追求自己的梦想,任何人都能够创造辉煌;追寻伟大的灵魂;追寻伟大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走得很远。一直到今天,阅读名人传记,仍然是我经常要做的功课。

我近年来在各地所作阅读推广的讲座或给读者的签名赠言中,喜说“花香何及书香远,酒味怎如诗味长”,今日读到朱永新先生在题为《书自香我何须花》的本书后记中所自述的“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不觉莞尔。原来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最是书林君有癖,不恋花香爱书衣啊。

作为“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的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最新出版了一本文集,名为《书香,也醉人》(海天出版社2013年版)。全书虽然不到十五万字,但内容却颇为丰富,既体现了作者有关阅读的基本主张,又包含了他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有关阅读的呼吁、建言,以及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读来对作者的“阅读观”的形成及其内涵,都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理解。《书香,也醉人》分为六个单元,依次为《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先按图索骥》、《群力,建阅读家园》、《心灵,因阅读翱翔》、《言行,以阅读奠基》、《众声,为阅读呐喊》,共收入有关篇章凡36题。其中令读者最为熟悉的,自然是本书的开篇《改变,从阅读开始》,因为其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家园”等观点,声如金石,早就在多年来的报刊和网络上不胫而走,令有心人耳熟能详。作者对于阅读的重视,其实来源于他丰富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和社会观感,以及他专业性的深度思考。他指出:阅读最关键的时期,是儿童时期,这是人的精神饥饿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阅读兴趣与习惯形成的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旦孩子们发现了这个智慧宝藏、思想之渊,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就会拥有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教会成为他的生活方式。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思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它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他认为,一个没有形成阅读,尤其是读课外好书、名著和经典书籍氛围的学校,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有好的阅读习惯;而没有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面对未来的社会和挑战,他们将很难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人生。”而这,正是作者对于阅读与人生,与民族振兴、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寄予的深层次忧思。因此,他不厌其烦地重申:“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他提出:“图书馆是广大群众丰富业余精神生活、提升全民阅读能力和提高人们文化水平的重要文化场所……应鼓励城市商场和农村市场等在本场所内建设便捷而又有特色的儿童图书馆,便于父母将跟随前来的孩子们‘寄存’在图书馆中,而孩子们能拥有休息玩耍并进行阅读的场所。在这方面,新加坡邻里图书馆及区域图书馆的经验值得学习”,“有书香的城市,有阅读氛围的城市,才是令人向往的美丽城市,才是都市人真正的心灵家园”,“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的养成,为了我们未来的终极前途,我们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阅读”,为此,他坚持不懈地大声呼吁,中央政府要尽快设立“国家阅读节”,而公务员阶层则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因为作者认识到,怎样去强调“阅读对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价值和意义”都不过分,阅读,尤其是读书,“是一种主动的承继和发展的力量”。面对被信息产业所不断捧高哄抬的网络阅读,他指出:“如今的电子书,尽力在模仿纸质书的所有细节与功能,包括翻页的声音、墨汁的痕迹,或许在将来,也能模仿出纸和墨的香味。我相信,改变的永远是形式,而实质的内容,精神的书香,永远不会消失。”而至少在当下:“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有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诚哉斯言!由此他也成为在新闻媒体上,在小教室和大会堂的演讲台上,在议政参政的社会平台上,为重视阅读而最大嗓门发声的社会名流第一人。那么,作者自己是如何养成了如此深厚的阅读情意,如何锻造了如此精湛的阅读社会学见解,并终于担当起“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角色的呢?作者在收入本书的《我的阅读史》一文中说,尽管在苏北一个村镇的家中几乎没有什么藏书,但因为在上小学后认识的汉字多了起来,就产生了强烈的看书欲,并很快就在“文革”那段“书荒岁月”里迷上了读书,尽管能够找到的,大都是一些“没有封皮”甚至“没有结尾的”残缺本长篇小说,如《青春万岁》、《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且因书源难得,养成了一目十行的速读本领和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正是这一层初步的阅读奠基,让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考入江苏师范学院(后改称为“苏州大学”)政治历史系后,如鱼入海,逐渐进入博览群书、旁收杂取的好学求知状态,度过了一段珍贵的“精神充盈的岁月”。他体会到,中外名人传记的阅读对于启迪抱负、追求理想有着非同寻常读物的励志作用:林肯、拿破仑、罗斯福、居里夫人、马克思、海伦·凯勒……从每一个人物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成为我们为自己充电的必修课。后来,我又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传。给我影响特别大的一本人物传记,是日本医学改革家德田虎雄的自传《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这是上海人民出版社“青年译丛”的一种,讲的是德田虎雄怎样从一个日本农村的普通孩子,成长为优秀的医学改革家的故事。这本书告诉同是农村普通孩子的我,追求自己的梦想,任何人都能够创造辉煌;追寻伟大的灵魂;追寻伟大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走得很远。一直到今天,阅读名人传记,仍然是我经常要做的功课。我近年来在各地所作阅读推广的讲座或给读者的签名赠言中,喜说“花香何及书香远,酒味怎如诗味长”,今日读到朱永新先生在题为《书自香我何须花》的本书后记中所自述的“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不觉莞尔。原来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最是书林君有癖,不恋花香爱书衣啊。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0/1120/507.html

上一篇:当前高校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诗坛资讯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