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信息化视域下农村幼儿园操作区活动有效提(2)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针对“教师角色不明确、指导缺重点,幼儿活动乏兴趣”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农村幼儿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转变思想,肯于学习。要把区域活动

针对“教师角色不明确、指导缺重点,幼儿活动乏兴趣”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农村幼儿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转变思想,肯于学习。要把区域活动看作是完成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正规军”,而不是集体教学补充、延伸的“游击队”,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有效互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加强指导幼儿的教育策略研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二是探索实践,愿于深入。深入到孩子当中,观察发现存在问题,帮助指导幼儿完成任务,引导幼儿探索创造,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是积极动笔,勤于总结。勤把操作区活动的前前后后、点点滴滴、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经常梳理总结,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验证改进,形成特色。

四、展示作品利用废料,培养良好意识习惯

我们对操作区“是否设置作品展示区、教师对作品的存放、废弃材料处理”情况进行观察和访谈。发现班级虽有设置作品展示台,但展示面积不够大,且都是将作品平面置于展示台,每样作品展示空间不足,展示方式也缺乏美感。活动剩余材料几乎都被直接废弃了,问及“为什么要倒掉?还能用来做什么?”时,回答均是“做完就倒掉了”“没想过还能做什么”等,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存在。

针对“作品处理欠恰当”问题进行调整:一是在“操作区作品呈现及处理情况调查表”里增加“调整与指导建议”栏目,如教师写道“班级操作区均应设置作品展示区,尽可能保留与展示幼儿活动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展示方式要灵活,可平放、挂置、竖立等;可展示成品与半成品;除了展示好的作品,也可展示有缺陷的作品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差距,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教师,且在下次操作区活动中检查督促落实调整情况。二是活动结束时,提醒和鼓励幼儿自己收拾材料,并分类摆放到相应位置;三是根据不同材料性质,将活动后的材料进行灵活处理,有的及时倒弃,有的再回收、迁移或二次利用等,如剥下的蛋壳果壳、撕碎的纸屑等送至美工区进行贴画;搓好的萝卜丝拿到厨房制作食品等,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将材料二次利用,发挥材料价值,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和生态环保文明意识。

五、家园社区三位一体,形成区域教育合力

区域活动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是双向、互动、互利的关系。特别是在设计操作区活动和收集投放操作区材料时,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多方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操作区活动有效开展。如科学区“芥菜小作坊”活动,国雄和妈妈带了很多芥菜到幼儿园来,她与大家一起制作“菜干、咸菜、酸菜”,活动中还不断地指导孩子们如何剥菜、洗菜、切菜、撕菜、晾菜等,此时家长不仅是材料的提供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操作区的指导者。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如带幼儿参观“仙乡净菜厂”“漆篮厂”“绣花厂”,能更有效地利用社区蕴含的教育资源,感受芥菜制品、漆篮、绣品的美丽,积累相关的前期经验,在后续操作区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动作的有效发展。

[1]贺晓丽.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J].河南教育(幼教),2014(5):44-45.

[2]陈金棉.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8):235.

[3]卢达.现代化信息动态环境融合幼儿园本土化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3(7):122-123.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代教育中独特教育形式的一种,信息化教育时代,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很重要,要考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投放适合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同伴的积极互动,获得动作学习与肌肉发展的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从小、中、大班操作区的环境创设、内容设置、材料提供、教师指导、幼儿活动、作品处理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操作区被关注度偏低,幼儿自主选择操作区和参与人数少,活动持续性较差,动作发展效果很不理想。针对调查情况,我们进行分析与实践,探索出促进操作区活动有效开展的五个策略:一、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创设美化区域环境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教育方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也越来越多元化,从而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区域环境的创设。我们对各年龄班操作区“墙面设计、活动种类及参与人数”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操作区墙面的利用和设计十分有限,大部分班级仅贴一张表示动手能力的图片和区域名称字样作为装饰,主题不突出,艺术感也不强。各年龄班设置的操作区活动种类少,我们应该通过墙面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与主题墙的对话,丰富幼儿的活动区域。解决操作区“环境创设不突出”的问题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为操作区取个好听的名字,如“巧手坊、神匠府、贝贝工场”等,直接引起幼儿入区兴趣;二是增加卡通又有趣味的幼儿小肌肉动作训练图片和造型,美化操作区环境;三是与幼儿一起制订图文并茂的入区规则,挂置于墙上,展板设计成可更换式;四是将幼儿作品不断充实到环境创设来,如幼儿串好的有规律的珠链做成美丽的窗帘,缝制好的图案、夹子造型等当成墙饰,幼儿自己动手装饰,成为操作区环境的主人,进而更愿意入区,喜欢操作区活动。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挖掘利用农村资源,提供适宜活动材料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播放一些案例,让幼儿结合农村资源,主动参与到区域环境的创建中。我们对操作区“活动内容是否结合领域、主题、节日及亲子活动设置,是否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兴趣随时更换、及时补充并灵活调整”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操作区活动内容基本能结合领域和主题,但结合节日、亲子活动等而开展项目较少,本地特色的内容更是少见;部分教师能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兴趣,更换或补充一些内容,但仍十分乏味。我们还对操作区“提供的材料是否充足、适宜、丰富”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班级能提供与活动内容相适应的材料,但数量不足,种类也不够丰富,如“娃娃美容院”提供了长头发的娃娃和梳子,却找不到皮筋,也无发夹,入区幼儿只能一直重复为娃娃梳头发的动作,单调而无趣;有的材料投放两周以上,仍一成不变;材料投放时间过长、变化少、挑战性差,是幼儿对操作区活动兴趣持续性差的重要原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适宜的活动材料是发展幼儿能力的基础。针对操作区“内容设置少特色、材料提供不丰富”问题,从三方面进行改变: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农村幼儿园经费紧张,没有足够资金购置材料,需要教师、幼儿、家长一起收集适宜的材料进行操作区活动,如收集豆类、筷子让幼儿练习夹的动作,收集蔬菜水果让幼儿练习切、刨、搓、割的动作等。二是善于寻找替代物。大班“磨一磨”,与幼儿一起收集表面粗糙的石头或瓦片代替石磨;“夹果子”时,用大小不同的石头代替塑料水果,用竹枝代替筷子等;三是自制多功能的区域材料。利用泡面碗和瓶子制作“瓶盖地雷”,练习旋、按、压动作;用薯片罐、碎布、毛线等制作多功能“娃娃美容院”,训练幼儿梳头发、夹发夹、扎辫子、扣钮扣、拉拉链、舀豆子喂娃娃的动作技能等。尽可能地挖掘农村自然物和废旧物品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材料中积极动手操作,获得技能,体验成功。三、积极学习深入实践,加强有效教师指导教师角色方面,主要对“教师在操作区活动中担任的角色、介入时的角色、是否及时给予幼儿肯定鼓励与帮助,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情况及完成作品”等进行观察与访谈。调查发现农村幼儿老师因包班,分身无术,加上幼儿人数较多,教师自身经验不足等,使得操作区指导力量不足、不到位;教师更多的以“过路者”身份介入操作区活动,简单对幼儿进行赞扬,肯定和鼓励浮于表面,对幼儿的成功体验不够重视;对于幼儿不正确的做法,教师没有及时和足够的时间加以引导,更不能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活动。幼儿活动指标上,对“幼儿是否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等进行调查。大部分幼儿在操作区中能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活动,对新异变化的材料表现出较大较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逐渐失去兴趣,出现“发呆、另投他区、闲逛”状态,真正能够从一而终完成活动的只有极个别的幼儿;很多幼儿只是自己默默操作,缺少与同伴交流;不少幼儿觉得操作区“就那么几样东西,玩腻了”,不如别的区好玩又无挑战,提不起入区兴趣。针对“教师角色不明确、指导缺重点,幼儿活动乏兴趣”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农村幼儿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转变思想,肯于学习。要把区域活动看作是完成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正规军”,而不是集体教学补充、延伸的“游击队”,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有效互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加强指导幼儿的教育策略研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二是探索实践,愿于深入。深入到孩子当中,观察发现存在问题,帮助指导幼儿完成任务,引导幼儿探索创造,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是积极动笔,勤于总结。勤把操作区活动的前前后后、点点滴滴、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经常梳理总结,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验证改进,形成特色。四、展示作品利用废料,培养良好意识习惯我们对操作区“是否设置作品展示区、教师对作品的存放、废弃材料处理”情况进行观察和访谈。发现班级虽有设置作品展示台,但展示面积不够大,且都是将作品平面置于展示台,每样作品展示空间不足,展示方式也缺乏美感。活动剩余材料几乎都被直接废弃了,问及“为什么要倒掉?还能用来做什么?”时,回答均是“做完就倒掉了”“没想过还能做什么”等,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存在。针对“作品处理欠恰当”问题进行调整:一是在“操作区作品呈现及处理情况调查表”里增加“调整与指导建议”栏目,如教师写道“班级操作区均应设置作品展示区,尽可能保留与展示幼儿活动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展示方式要灵活,可平放、挂置、竖立等;可展示成品与半成品;除了展示好的作品,也可展示有缺陷的作品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差距,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教师,且在下次操作区活动中检查督促落实调整情况。二是活动结束时,提醒和鼓励幼儿自己收拾材料,并分类摆放到相应位置;三是根据不同材料性质,将活动后的材料进行灵活处理,有的及时倒弃,有的再回收、迁移或二次利用等,如剥下的蛋壳果壳、撕碎的纸屑等送至美工区进行贴画;搓好的萝卜丝拿到厨房制作食品等,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将材料二次利用,发挥材料价值,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和生态环保文明意识。五、家园社区三位一体,形成区域教育合力区域活动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是双向、互动、互利的关系。特别是在设计操作区活动和收集投放操作区材料时,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多方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操作区活动有效开展。如科学区“芥菜小作坊”活动,国雄和妈妈带了很多芥菜到幼儿园来,她与大家一起制作“菜干、咸菜、酸菜”,活动中还不断地指导孩子们如何剥菜、洗菜、切菜、撕菜、晾菜等,此时家长不仅是材料的提供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操作区的指导者。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如带幼儿参观“仙乡净菜厂”“漆篮厂”“绣花厂”,能更有效地利用社区蕴含的教育资源,感受芥菜制品、漆篮、绣品的美丽,积累相关的前期经验,在后续操作区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动作的有效发展。参考文献:[1]贺晓丽.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J].河南教育(幼教),2014(5):44-45.[2]陈金棉.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8):235.[3]卢达.现代化信息动态环境融合幼儿园本土化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3(7):122-123.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0/0912/436.html

上一篇: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下一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